一线城市总归有它的造作感。成长于圣路易斯来的一个白人就感慨,还是家乡比较真实;这里的人都是有目的而来,达成之后注定要离开的。好处是,年轻白领young professionals居住的地方,也就有很多小资场所,满足虚荣心和消费欲望,比如城市周边的Arlington。我最近不是特别向往这些人的生活,一方面是这种揭露华盛顿压榨实习生文化(The Age of the Permanent Intern)、女记者被吃豆腐(The Psycho Sexual Ordeal of Reporting in Washington)的文章看太多了……当初就是不想给一个二流的政客实习 同时潜意识也很鄙视年轻人太多的地方 所以也没有用学校的项目来这里交换。 但至少这里对我来说比其他地方更加熟悉,也没有纽约那么让人紧张兮兮。路上不仅仅是来自全国的(爱国)游客或者穿着黑色风衣、掌握实权、中规中矩的“the Man”。偶尔也看得到艺术家(surprise!),夜里坐车也会路过attractive的人喝得很高(估计也是在给某某二流政客实习,靠家里的津贴付酒钱?)。据在读社会学的文艺女博士说,也有不少努力的独立乐队和诗人在一些咖啡馆中聚集、谋生。 更重要的是,这个区域和即将毕业、就业的我有紧密的联系;路过度spring break时就能看出来,在我毫无计划的情况下还能继续networking。(有意思的是,长期住在北京的前老板也可能会搬过来。这座城市又多了一个“connection。”) 今天和某着名网媒发起人David见面,聊文章的事顺便交流八卦。我开玩笑说我喜欢看The House of Cards,但看完了觉得DC太可怕了,还是远离比较好。D说他只看了两集,但明显不符实,现实生活中有坏人和坏心思,但没有人能真的把自己的坏心思付诸于实际。他觉得还是《West Wing》拍得比较现实,“虽然有些理想化。” 我后来打电话给Q汇报这次交流,他说是啊,“有人说,West Wing是给还心存希望的liberals看的,House of Cards是给那些绝望的liberals看的。” 回家的地铁上看到人们不仅手里拿着好看的皮包、脚上穿着好看的鞋子,眼中也充满着雄心壮志和存在感。记得以前在学校常常听说的一句贬低别人话——“**** is no longer relevant.” (老年人在这个国家之所以不受人待见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个……)能让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觉得自己最relevant的地方莫过于华盛顿,每个人都有宏伟的计划和重要的公务在身,无论计划是《西宫(West Wing)》里面的光明,还是《后宫(The House of Cards)》里面的腹黑。。说他们自恋也好,说他们妄想也罢,他们活得很充实、有朝气。 来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