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N报道,日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个巨型娃娃鱼,它代表了一种新物种,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这一发现代表着对中国蝾螈多样性的探索,它将把单一物种的蝾螈分为三个不同的物种。
周一,《生态学与进化论》杂上发表了一篇详细介绍这一新物种的研究。研究表明,娃娃鱼曾经生活在中国中部丶南部和东部。研究人员研究了17个来自博物馆的标本和野生蝾螈的组织样本。就在那时,他们第一次见到了中国南方娃娃鱼安德里亚·斯莱戈伊(Andria sligoi),尽管这个标本在博物馆里已经存放了74年。
在上世纪20-30年代,这只娃娃鱼还活着,它曾在伦敦动物园生活了20年。最新研究证实,它与其他蝾螈品种不同,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可以长到近6英尺长,比今天地球上大约8000只两栖动物还要大。
此项研究将单一种类的蝾螈分为三种:戴维安(davidianus)丶斯莱戈伊(sligoi)和第三种尚未命名的蝾螈。第三种只能从组织样本中得知。
伦敦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会的首席研究作者塞缪尔·特维(Samuel Turvey)说,“分析显示,中国的蝾螈在310万至240万年前就分化了,数据与中国青藏高原迅速崛起时的一个造山时期相对应,这一时期可能隔离了蝾螈种群,导致了不同地貌中不同物种的进化。”
在中国不同的水系或山脉中,每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在基因上非常不同。这项研究表明,蝾螈在中国南方被用作药用和食用,当这个物种就被开发出来,就在奢侈品市场上创造了一种贸易。
这种需求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特维说:“中国野生蝾螈数量的下降是灾难性的,主要是由于对食物的过度开发。我们希望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能及时到位,以保护任何可能存活下来的蝾螈种群。”
农业和过度开发导致蝾螈只在中国97个地点中的4个被发现。中国蝾螈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博士研究员梅丽莎·马尔(Melissa Marr)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护每一个不同物种的基因完整性。”
特维说:“现在必须更新保护计划,承认多种蝾螈物种的存在,并且禁止这些动物活动,以降低疾病转移丶竞争和基因杂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