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本校2015年图书馆的借阅情况。
巧的是,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也在最近公布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
对比中美高校的阅读榜,可以窥探出两国大学生的阅读差异和阅读偏好,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开年打算买些新书,这几份榜单,也许是不错的参考。
国内各高校的榜单书目五花八门,借阅次数的统计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本书的出镜率极高,任你怎么统计,它都在榜单上岿然不动,那就是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
清华大学丶复旦大学丶浙江大学丶武汉大学丶山东大学丶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榜单上,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大和华南理工的借阅榜上,它还位居榜首。
这已经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荣登“浙江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了,2015年度这本书的借阅量比其后三名的借阅量总和还要多,是第10名的《国富论》的5倍。
由于是长篇小说,该书的某些版本是以“上丶中丶下”三部的方式出版的,但即使排除了这一因素,它2015年的借阅量依然位居第一。
除了《平凡的世界》这个共同点,各个高校的阅读榜单也有各自的亮点。
比如,《三体》系列颇受清华学生的欢迎;北大学生既关心国家大事(《美国的民主》位列借阅册次第二),又对盗墓充满好奇(《盗墓笔记》位列借阅册次第一);山东大学有不少学生在追美剧“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系列在TOP10中占了三个席位。
再来看看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公布的结果。
美国的名校生们对于经典哲学书籍尤为偏爱,柏拉图丶霍布斯丶马基亚维利丶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以压倒性优势高居美国高校阅读榜单。但这些经典书目,以及中国古典著作,都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榜单中。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大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向记者分析,阅读榜单的差异,其实是折射了中美大学在教学模式上的不同。“欧美大学很多老师的授课是以讲授经典专著为主,基本不受现在互联网的影响。在名校老师教古典名著的影响下,常春藤学校的学生读《理想国》丶《国富论》这类资本主义制度奠基性的专著和文献,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教的课程,古典的比例不是很大,“我们主要针对现在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浙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蔡天新看了浙大的借阅榜后,忍不住发朋友圈:“我认为视野偏窄,与营造‘领袖之才’目标尚有距离。”
蔡天新告诉记者,从榜单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而且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差异不大。我希望大学生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过去两百多年来,剑桥大学有个使徒社,每周定期探讨一本书或一个话题,最后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使徒社,就没有我们心目中的英国文明。”
蔡天新还鼓励学生多读“闲书”,“阅读闲书其实很重要”。他举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并非从教科书里获得灵感,而是私下里受笛卡尔的方法论和几何学影响,才情并发,发明了微积分和万有引力定理。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