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铭律师

中美双方3月18号在美国的阿拉斯加举行了拜登总统任职以后的第一次高层会晤,根据已有的报道,此次会晤开局不利,双方针锋相对,各说一词。作为一位国际关系的学者,我本人想对此次中美高层会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地点的选择。此次中美高城会晤的地点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我本人去过阿拉斯加,最大的感受是阿拉斯加的白天和黑夜跟我所在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完全不同。我是夏天去的阿拉斯加,夏天的时候,阿拉斯加的白天应该超过了十七八个小时,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太阳还没有落山,起床的时候已经艳阳高照。所以我给阿拉斯加总结了八个字,地广人稀,昼夜漫长。

三四月份的时候,阿拉斯加应该是冰天雪地,黑夜笼罩,这绝对不是阿拉斯加最好的季节,因为除了在酒店里面呆着,基本上无事可做。据说此次会晤,是美国坚持必须安排在美国本土。但是为什么把此次会晤安排在阿拉斯加,而不是温暖的南加州或者佛罗里达,确实令人费解。如果可以把1976年的尼克松总统访华称为“融冰之旅”,此次中美阿拉斯加会晤可能只能称为“踏冰之旅”。所以我觉得此次会晤的地点可以用“怪异”两个字来形容。

第二、礼仪的选择。外交礼仪,应该是外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凡重大外交事项,国际社会都遵循一套大家认可的外交礼仪。 所以每当有重大的外交活动,大家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外交礼仪的那一部分。

此次中美会谈,级别不能说不高。美方是美国国务卿加国家安全顾问,中方是国务委员和外交部长,所以双方都是主管外事的一把手出面。因为会议的地点在美国,所以美国是东道主,中国是客人,而美方的接待工作可以说是差强人意。没有欢迎酒会,没有工作午餐,也没有欢迎晚宴。设想如果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到了北京,中方也以类似的方式接待,美方会做何感想?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特别爱面子。此次中美会晤美方的礼仪安排,不但让中方感到非常的没面子,而且作为主办方也特别的掉份儿。做出如此的安排,让人感到美方连最基本的外交礼仪都不懂。美方这样的外交礼仪安排,如果能够出建设性的成果,那才成了怪事儿。所以对此次会晤的礼仪选择,可以用两个“掉价”两个字来形容。

第三、会议的安排。川普执政四年,中美关系一落千丈。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很多人,都希望拜登总统上台以后,中美关系能够有所缓和。因为中美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着分歧,所以最好的会议安排,应该是双方关起门来,互相坦诚的阐述各自的观点,如果双方觉得有必要,可以在清楚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后,再决定是否开一个联合记者招待会,表述自己的观点。

而此次双方的会晤,采用了先在记者面前发言,然后再闭门会晤的形式。 采取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而且很容易将双方的分歧暴露在世人面前。换句话说,采用这种方式,双方都可能被弄的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

会议一开场,美方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中国发难,当然中国也不甘示弱,马上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我就搞不懂了,中方不远万里来到美国,难道就想听你的一顿训斥?这种面对面相互接短,对双方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有什么帮助?所以对于会议的安排,我觉得可以用”错位”两个字来形容。

第四、缺乏对对方体制的深刻了解。如果按党派来划分,世界的政治体制,可以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亚洲很多国家是一党制的政治体制,两党制主要是英美国家,多党制主要是欧洲国家。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因为各自的历史传承,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体系。这两种制度在处理某些问题上都各有优劣,所以我本人认为,应该引起关注的是某一种体制是否更适合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并不是某一种体制是否优于另外一种体制的问题。两种体制都有很多可以向对方学习的地方。

美国的很多政客,自以为是的认为美国的体制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所以喜欢以教训的口吻点评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然而美国自身的体制也有很多问题。对自身政治体制优劣缺乏了解,是此次中美会谈存在的一个重大障碍。 所以对此次会谈中某些美国政客的言行,我觉得可以用“肤浅”两个字来形容。

美国和中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如果双方能够取长补短,两国的人民都将因此受益。双方如果搞冲突和对抗,两国的人民都将因此受难。

在我脑子里,我做过无数次的中美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推演,每次推演的结果,都是双方两败俱伤,并不存在一方大获全胜。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再过一两千年,中国也仍将存在。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仍将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美两国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个关系维护的好,对全世界的繁荣和稳定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次中美会晤,有很多令人遗憾之处。衷心希望中美关系能尽快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