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3月19),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两天美中高层会晤(中方定位为战略对话)结束了,会后中方对记者表示:会谈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坦承的;美方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会继续加强与中国的沟通。这两天,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谈论第一天两国火爆的对谈气氛,最热闹的是台湾媒体,多数都认为:美中对抗局势已成!最兴奋的是大陆网友,很多人认为:中国就该对美国说“不”!笔者则不以为然,如果两国是为了对抗,还有必要跑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去见面吗?显然美中不是为了对抗和逞口舌之快而安排的会晤。





第一,首先世界都认识到: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高层会晤无论有无成果,它对美中两国,甚至世界发展都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首先,这是落实拜登和习近平电话会议所达成的共识,中美也许没有合作,但一定会有共识,也是重新设置(reset)两国高关系重要的一步。虽然美中各自高调的各说各话,但并不妨碍双方在闭门会议中,就彼此最关注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美中双方风险管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预期,在拜登执政期间,两国高层对话会晤还会继续,因为事实证明: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两国《经济与战略对话》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第二,从开放给记者的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中,从彼此的唇枪舌战的言语中,可以简单总结为:美方对中方最大的抱怨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影响和冲击了过去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制定的东亚,西太平洋,亚洲,乃至世界的国际秩序,对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形成了挑战,弱化了美国在亚洲的同盟体系,美方要以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等问题发难旨在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以意识形态抢占道德制高点,以“中国威胁论”呼唤对盟国的凝聚力;而中国则是要宣誓: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中美国家实力的接近,已经让中美关系回不去了,两国需要重新设定彼此的大国关系。同时,反复强调美国要正视中国的大国地位,不应该也不可以随意的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包括新疆,香港和台湾问题。这火爆的对话意外的吹皱了一池春水,看在拜登眼中,他可以向美国右派势力有了一个交代;看在中国网民眼中,这是民族主义最响亮的号角;看在亚太那些对美国唯唯诺诺的国家,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眼中,心里会多了几分犹豫和盘算;看在欧盟眼中,暗自庆幸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看在普京眼中,心下暗喜,可能还有点酸溜溜。


第三,尽管会谈火药味十足,但两国对高层会晤还是各有期待,对美国而言,从印太四国外长视频会议,首脑高峰会,到美日2+2,美韩2+2,再到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晤,美国外交的根本战略是为美国国内安全,经济和政治服务,而不是要组建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尽管还是有打压中国的目的。


拜登未来的四年,在高度分裂的美国政治氛围下,注定拜登政府是个弱势的政府,如果2022年中期选举民主党丢掉参,众两院中任何一个,拜登后两年的执政都将会跛脚,所以,他必须要抓紧这两年的时间完成他的执政蓝图,拜登除了控制疫情,加税和基础建设, 重点就是要重建事关国家安全和核心产业的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拜登已经签署行政命令:对六大方面四大产业进行100天的评估。所以,美国的外交必须要为内政服务,例如在美日印澳四方高峰会中,四国就稀土产品的供应链达成了共识,不仅如此,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安全也涉及了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可见,美国亚太外交第一个出击不仅是要重建亚洲的盟国体系,也是要为美国国内重建和稳定生产链和供应链做出安排。对中国施压以让美国盟国合作顺利,保证美国的国家利益。





而对中国而言,中国要着手解决长期存在和困扰中国的一些问题,而美国都是中国周边麻烦的制造者和维护者,所以,中国不会要求美国为中国做什么,而是要求美国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为中国可以稳定和解决香港及台湾等问题创造机会,营造一个可操作的国际环境。香港的稳定已经有了一定的保证,接下来就应该是台湾问题,大陆不会一厢情愿的期待民进党认同“九二共识”,也无法指望国民党支持中华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只有立足于自己重新主导几乎失控的两岸关系,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中国不能容忍美国继续明目张胆的操弄台湾问题。再有就是同拜登新政府协商两国的经贸关系。


第四,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不会延续川普政府对华无底线的打压,因为“杀敌1000自损800”,也不会回到奥巴马政府对中俄两国的两面作战的外交策略,因为今天美国国家实力不足。现在拜登新政府与俄罗斯关系紧张,拜登直指普京是杀人犯,普京回讽拜登老迈,北约一直在东扩,在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逼得普京很可能在乌克兰东部做动作,再加上北溪二号工程美国也不准备让步,在美国拉着北约和欧盟共同对抗俄罗斯的局势下,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充足的资源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围堵和遏制,因为围堵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的中国所需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成本太高,可有效遏制对手的手段又太少,必然导致围堵和遏制的效果不佳,川普政府对中国过去的打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美国的亚洲盟国们在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下也不会随着美国去围堵和打压中国,这次美日2+2和美韩2+2就凸显这两个美国盟国在中国问题上根本不同的立场,面对比自己经济体量大三倍,消费市场巨大的中国,日本人的心里是极其矛盾的,它必须,也只能拉紧美国;而韩国更担心的北朝鲜,只有中国对朝鲜有实质影响力。澳大利亚反华的声调已经下调了不少,期待两国贸易可以逐渐恢复,毕竟澳中两国没有地缘战略冲突的必然。印度在与中国边境冲突时都拒绝了美国的介入,印度会引进美国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例如F/A-18),但印度不会把美国势力引入南亚,自己也不会轻易改变不结盟的立场。所以,在缺乏盟友坚定的支持下,美国无法全面围堵和遏制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现实情况下,美国会务实的选择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办好自己的事,巩固现有的对华地缘战略的优势,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应该会秉持竞争与合作的原则,而非围堵和遏制,诚如克林顿前总统所说:既然无法遏制,就只能与其交往。


第五,中国对这次中美会晤的诉求不是请求美国做什么,而是要求美国不做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周边地缘战略形势最糟糕的大国,周边大国多,核国家多,战略伙伴多朋友少,沿海形势更糟糕,深入太平洋的两大水道都不安全,逼得中国只能经营南海。这些困境有天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冷战遗留和美国营造的,所以,中国是个大国,但还不是个强国。杨洁篪在会晤中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要达成这两个目标,中国要先完成国家统一,要从根本上改善周边地缘战略状况,要完成对东亚和亚洲的经贸整合,可美国都是中国这些战略目标实现的最大影响因素,可以确定,美国不会帮助中国成为强国,在两国都没有意愿以战争解决分歧和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完成东南亚经贸整合(RCEP10+5),东北亚整合(中日韩自贸区)在即,但最困难,也是最有可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台湾,习近平在与拜登电话中,杨洁篪在美国商会上,王毅在中国两会期间都表示: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是中国内政,绝不容许美国干涉!在这次中美会晤中再次强调了这个外交诉求,就是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可以预期,中国在稳定香港后,一定会要解决台湾问题。


经过川普政府三年与华对抗,中美两国几乎没有什么战略交集和合作,唯一的纽带就是经贸关系,拜登政府不会轻易修正和改变川普对华贸易政策,对华为的封锁,高科技产品输出限制也会继续,中国应该不会期待一次高层会晤就可以解决彼此贸易问题,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议题,虽然两国不会脱钩,美国在寻求重要产业的供应链的安全,包括扶植本土一些制造业的重建。而中国也在努力减少对美国科技和出口贸易的依赖,2020年美国已经落后与欧盟和东盟,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间的猜忌和不信任不仅影响政治层面,也势必会波及经贸领域,这是双方都希望通过两国高层会晤来沟通和解决的问题。中国是在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下的崛起,维护与西方世界大和解也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


总之,两国愿意坐下来谈就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一个进步,更是给两国和世界一个机会,谈不好还可以再谈,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加和与美国差距的缩小和接近,两国会谈的愿望和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以上仅代表嘉宾观点,与本台无关。